- · 《中国处方药》栏目设置[06/30]
- · 《中国处方药》收稿方向[06/30]
- · 《中国处方药》投稿方式[06/30]
- · 《中国处方药》征稿要求[06/30]
- · 《中国处方药》刊物宗旨[06/30]
新规终于发布,网售处方药变化有多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目前,各家医药电商公司普遍通过自建互联网医院或与其他互联网医院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问题。如阿里健康将自建与合作相结合,既有平台旗下的互联网医院,又
目前,各家医药电商公司普遍通过自建互联网医院或与其他互联网医院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问题。如阿里健康将自建与合作相结合,既有平台旗下的互联网医院,又有合作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美团以合作为主,并正在自建旗下互联网医院。在这一背景下,电商平台会对外来处方更加谨慎。
京东健康也认为,《办法》充分体现了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管立足于“疏”,而不是“堵”,也体现了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的结合,以及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的结合,为处方药网络销售创造了更为规范有序的落地空间。
动脉网了解到,处方审核与标记在大型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医疗平台已经实施。例如,京东健康建立了处方审核智能化管控平台,通过电子处方审核合理用药辅助决策系统和OCR关键字图片识别智能化系统,对线上问诊电子处方及用户上传纸质处方进行辅助审核,辅助执业药师开展审方工作。
不过,处方药信息本身并非展示越多越好。按照《办法》要求,在处方药销售主页面、首页面不得直接公开展示处方药包装、标签等信息。一家医药电商平台的管理人员告诉动脉网,此举主要是避免患者自行根据页面信息选药买药,而忽视医生诊断和处方要求。
可以预见,未来,医药零售的线上线下互利会更多,博弈会更少。
此外,《办法》还要求电商平台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区分展示,这参照了线下药店的分区要求,对患者来说,也是一种处方药提示。
在处方审核的基础上,平台既可对已使用的处方进行标记,又可对超过有效期(通常是3天)的处方进行标记,避免患者多次使用、买到过量的药品。
千呼万唤始出来。
也就是说,即使电商平台有着严格的处方审核制度,也未必能识破那些长着处方模样的假处方。从《办法》的规定可以看出,处方真实性需从源头解决。
一位多次参与了《办法》讨论的从业者透露,新规制定过程之所以成为一场“持久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线上线下博弈,难以平衡。
网售处方药一直是新规中关注度最高的内容之一。201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出台(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不再将处方药列入网络禁售名单,意味着网售处方药正式放开。不过,网售处方药一度被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相关规定被断章取义,部分人士误读为禁止第三方平台卖药。
网售药品、网售处方药,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不只是针对处方药销售,整体看《办法》的处罚措施,都要比征求意见稿更严。《办法》的罚款金额在1万元至20万元之间,而征求意见稿在数千元至3万元之间。也就是说,医药电商一旦踩中监管红线,将面临更高的违规成本。
因此,《办法》还要求: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说明书等信息,不得提供处方药购买的相关服务。也就是说,患者需要经过在线问诊开方或上传处方,且由药师审核后,才能获得处方药更完整的信息,并实际下单购买。
处方药销售流程相关规定,资料来源:国家药监局
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若企业违反处方真实来源的相关规定,则按药品管理法进行处罚。不过,药品管理法并没有关于处方来源的详细要求。本次《办法》中,对违反处方来源要求的各种情况进行明确,并制定相应处罚措施。例如,违反第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即:第三方平台承接电子处方的,应当对电子处方提供单位的情况进行核实,并签订协议),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危害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网售处方药到底应该怎样合规执行?急需更加确定的回答。纵观全文,《办法》用了较多篇幅对处方药销售做出规定,这不仅进一步确定了网售处方药本身的合规性,还以更详尽的细则为行业提供了落地执行标准。
本次《办法》也在多条规定中体现了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以促进行业融合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办法》分别对药品网络销售企业、第三方平台的药品销售做了要求,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几个月前业界关于“第三方平台不能卖药”是误读。医药电商自营与平台模式的行业生态形成,也是线上线下融合的体现之一。
这些规定所对应的,是监管部门屡次禁止,但尚无统一流程进行规避的“先药后方”现象。
文章来源:《中国处方药》 网址: http://www.zgcfyzz.cn/zonghexinwen/2022/090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