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处方药》栏目设置[06/30]
- · 《中国处方药》收稿方向[06/30]
- · 《中国处方药》投稿方式[06/30]
- · 《中国处方药》征稿要求[06/30]
- · 《中国处方药》刊物宗旨[06/30]
阿里健康更名“医鹿”彰显野心:用户口碑下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日,阿里健康APP宣布正式更名为“医鹿”,对相应图标进行更新,对功能进行梳理升级。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医鹿将进一步强化医生质量和运营能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将全面优化
近日,阿里健康APP宣布正式更名为“医鹿”,对相应图标进行更新,对功能进行梳理升级。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医鹿将进一步强化医生质量和运营能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将全面优化用户体验,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医疗服务。”
更名无疑彰显阿里健康的野心,但增长触碰天花板、饱受用户诟病、购买机制成谜之下,朱顺炎该如何讲好阿里的健康故事?
阿里健康营收、净利润增长放缓 毛利率下滑彰显盈利能力下降
天眼查资料显示,阿里健康隶属于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团“Double H”(Health and Happiness)战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目前,阿里健康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商、智慧医疗、产品追溯等领域。阿里健康现任CEO为朱顺炎。
早年马云提出“双H战略”时就表示,医疗健康是最有可能诞生下一个BAT量级企业的领域。2014年,阿里巴巴就开始布局医疗健康产业,联手云峰基金,用1.7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控股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完成了阿里健康的借壳上市。截至发稿时,阿里健康报19.64港元/股,市值2641.65亿港元,较上市时增长近一百倍。
从近期动态来看,阿里健康意欲打造一个医疗健康帝国,缔造属于自己的健康故事。
8月初,阿里健康发布公告称,将筹资约100亿港元用于拓展其医药和医疗服务网络,而这是近五年来,香港最大规模的股票增发计划;9月2日,阿里健康APP正式更名为“医鹿”,意为“一路健康”;9月14日,阿里旗下智能搜索App夸克正式上线新的医疗搜索功能,引入阿里健康医鹿等合作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纵观阿里健康历年数据,能发现阿里健康的脚步越来越慢。放缓的企业增长如何支持其野心,这样的疑问也随之出现。
2016-2020财年,阿里健康营收分别为5659.5万元、4.75亿元、24.43亿元、50.96亿元、95.9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8.33%、92.17%、739.43%、414.15%、108.62%、88.32%。在2017财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后,阿里健康的营收增长速度便逐渐放缓。
同期,阿里健康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亿元、-2.08亿元、-1.07亿元、-8194.90万元、-658.60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8.27%、-8.36%、48.48%、23.39%、91.96%。虽然2020财年阿里健康归母净利润呈现大幅增长,但其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从能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毛利来看,2016-2020财年,阿里健康毛利润分别为3799.30万元、1.87亿元、6.53亿元、13.31亿元、22.3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40.37%、392.84%、248.65%、103.92%、67.613%;同期,阿里健康毛利率分别为67.13%、39.41%、26.73%、26.12%、23.25%,呈现不断下滑态势。这也意味着,阿里健康的盈利能力正不断降低。
阿里健康营收结构呈现单一趋势 药品购买机制形同虚设、用户口碑待提升
与此同时,外界始终有声音称阿里健康为“披着在线医疗外衣的电商公司”。
而这样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2020财年,阿里健康在医药电商平台和医药自营业务上的收入分别为11.7亿元、81.34亿元,合计占当年95.96亿元营收的97%。
其中,医药自营业务就是依托阿里电商平台卖药品,换言之就是医药供应商。以其占阿里健康总营收84.7%的比例来看,似乎确实能将在线医疗理解为电商卖货,只不过是把线下药店搬到了线上而已。除此之外,阿里健康另一业务消费医疗营收为2.14亿元,即用户通过平台购买并预约疫苗、体检、医美等服务。按属性来看,也属于电商之列。
将上述三部分业务合并,不难发现,电商业务几乎是阿里的全部营收来源,占比高达99%。而据历年财报数据显示,其电商业务占总营收比一直高于95%。在此之下,阿里健康的营收结构可以用“单一”来形容。
此外,今天是阿里健康大药房四周年之日,阿里健康发布了“中国家庭安全用药”计划,包括安全用药AI系统,家庭云药箱产品等。但就用户反馈来看,阿里健康的口碑还有待提升。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c622c92816fc10c.jpg)
黑猫投诉显示,阿里健康目前的投诉量共有412条,其中回复0条、已完成0条。投诉中主要有“虚假销售”、“客服推诿”、“质量出现问题”等字眼。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3e06423c9293b04.jpg)
9月14日,有用户投诉称,在阿里健康购买美国生产的倍舒痕药物,收到实物为新加坡生产,寻找售后狡辩不承认,告知投诉后只说48小时核实,超过1天没有任何回复,耽误用药病情。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b6f0c5c083b7deb.jpg)
文章来源:《中国处方药》 网址: http://www.zgcfyzz.cn/zonghexinwen/2020/092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