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处方药》栏目设置[06/30]
- · 《中国处方药》收稿方向[06/30]
- · 《中国处方药》投稿方式[06/30]
- · 《中国处方药》征稿要求[06/30]
- · 《中国处方药》刊物宗旨[06/30]
“涉及处方药要慎之又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些医生本身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愿意尝试借助新技术到线上来做科普,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把握好度,涉及治疗或用药方案时,应当格外谨慎。”孙路路表示,短视频时长
“一些医生本身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愿意尝试借助新技术到线上来做科普,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把握好度,涉及治疗或用药方案时,应当格外谨慎。”孙路路表示,短视频时长有限,往往只会涉及方案中的部分内容,并没有全面展开,很容易有遗漏偏颇之处。
“特别是涉及处方药时,更要慎之又慎。”孙路路谈道,一些药品之所以列为处方药,就是因为这些药需要专业的医生诊断后开具处方,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用药方法、剂量和时间都有严格要求,否则将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即使是慢性病,如高血压的用药,也会因人而异,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案。另外,长期用药还需要定期监测,判断是否有必要调整用药。“有的人觉得中药相对温和,但其实中医也讲究辨证施治,不是千人一方。大家在看这类短视频时,还是应该保持理性态度,不要盲目听信,更不要因此延误治疗。”
赵志刚也认为,通过短视频看科普虽然方便,但不能代替看病。“一旦出现症状,首先要做的就是诊断,这需要专业的医生结合检查来完成,不能自己下结论。比如发热,原因有很多,不是吃退烧药就行。而头疼也只是表象,病因多种多样。”他强调,健康问题有很强的专业性,且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或儿戏,“短视频平台谈不上有什么门槛,也缺乏专业把关和审核,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也就无从保证,甚至存在伪科普的情况。”
“针对短视频或直播中的医学科普乱象,平台需要加强审核和监管。受众在收看过程中要保持警惕性,不要看到穿白大褂就相信对方是医生,也不要看到对方自称某医生就轻信他的话。”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平台也要考虑通过提示语等方式,告知用户谨慎对待医学科普类的内容。另外,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确保受众发现异常后能够及时反馈,平台尽快予以处理。
来源:大连晚报
文章来源:《中国处方药》 网址: http://www.zgcfyzz.cn/zonghexinwen/2020/0909/470.html